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景区消落带滨水景观设计初探

      所谓消落带是指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成为陆地的一段特殊区域,属于湿地范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消落带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显著,在维持堤岸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水库、湖泊和河流水体等方面,消落带景观设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滨水景观设计

       景区消落带则是特指位于景区内的消落带,其除了承载消落带的基本功能,也因为需要满足游览的基本需求而带有景区的特性。消落带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景区滨水区域的开发建设势必会对其产生干扰和冲击,所以如何有效的使得景区消落带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与景观生态的融合渗透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在设计前期应该合理确定景区消落带的控制边界,这是达到景区安全和景区开发需求平衡的重要前提。类似于城市规划中划定的“绿线”、“蓝线”一样,划定出景区消落带的边界线。
       首先,从自然水文条件出发考量消落带景观设计尺度应该是景区水域廊道以及能影响到的两侧区域,根据不同季节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以及汛期河水高涨以及洪水漫溢而对河道两侧的生态过程的影响边界、生物群落梯级演替以及动植物生态行为触及的边界。明确景区水域的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以及不同周期的洪水水位。
       其次,从景区合理开发的角度考量,在有效保证景区生态的前提下,能为景区游览和体验提供必要的游憩路线和活动空间。
       水利、景观、生态分别影响到安全、美观、可持续利用,是景区消落带设计中会涉及的几个相互交错的重要方面,综合运用是景区消落带设计的关键。结合景区水文周期和地形地貌,从水利、景观、生态三方面对景区消落带设计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水利设计
       保证景区安全是对消落带设计的基础要求,因此对于必要的水利工程要求是消落带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分为自然式护坡和人工护坡两大类。
(1)自然式护坡:主要依赖于消落带自身系统,以滩涂、植被、湿地等形式存在,多为自然式驳岸,生态环保有利于景区良好环境的营造,但是缺乏空间梳理,与景区游客参与游览存在矛盾。
(2)人工护坡:主要是通过重力挡土墙、混凝土护坡、斜式砼网驳岸、台阶式驳岸等稳固消落带结构达到防洪安全需要,但是人工干扰过大,除了局部区域水利安全需要一般不建议景区内采用完全人工的方式进行人工护坡处理。
2 景观设计
       景区的整体形象展示和游览需求决定了在进行消落带设计中不能完全生硬的应用硬质化处理岸堤,那么不同手段的景观设计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完善。
       通过利用堤顶空间,将防洪堤与景区道路有机结合,对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既能发挥其防洪功能,又能有效改善滨水交通。
       针对滨水消落带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增强亲水性,实现游客良好的游览体验。在景区消落带中准确定位出合理的观赏游览路线和相对良好的观景点,最大程度的呈现景区的优质景点。通过设置步道和观景平台,拓展人们的观景体验空间,同时结合台阶、栈道、缓坡为植物生长置换出更多的空间,最大程度上保证景观的连通。陆地裸露周期较长的消落带空间适合营造主要的滨水休闲活动区。对于开阔的滩地可以设计形成滨河游园,对于进深较小的滩地可以设计成滨水步道。当水位上升时,滩涂消失,可以在岸坡景观设计上采用架空处理形成景观平台或者滨水栈道等,既能满足水位上涨时候的观景需求,又能对河道的行洪能力影响最小。
       挖掘景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并历练出设计元素应用于有形的景观设计中。例如通过设计体现当地历史人文的壁画和浮雕修饰堤防,在安全的前提下对景观休闲功能有所拓展,具有一定的教育宣传作用。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原生的材料也可以有效防止景区消落带面貌千篇一律。
       如安康瀛湖游船码头设置游步道和亲水平台有效缓解较大的人流量,另外竖向硬质堡坎结合浮雕景墙,丰富景区滨水立面景观,在常水位线设置码头亲水平台,满足游船的日常出发停留需求。
3 生态设计
       消落带生态设计涉及面宽泛,在此主要针对景区内消落带植物设计研究,提倡近自然设计。一般景区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对其植物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更直接的延续消落带滨水景观的生态性。
       植被护坡设计应该注重立地条件,适地适树。选择生长良好,抗性好、景观效果好的品种,并加强应用乡土植物。
       注意植物搭配,速生与慢生结合,落叶与常绿结合,乔灌草互相结合,遵循和模拟景区滨水自然植物群落,保护生态群落的特性,恢复和保持植物景观的自然性和乡土性。         
       植物空间的营造是打造消落带绿廊的重要方面。沿岸植物景观应利用不同季相的植物群落,从滨水游览的需求出发,创造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形成滨河植物景观特色。具体在景区消落带设计应用中宜在堤顶和堤身设置种植池,引入攀援植物和水生植物,通过垂直绿化缓和水利工程的生硬感。同时可以结合透水材料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的空间使得岸线形成绿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更接近自然堤。

免责声明:对本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等),本公司的股东系其著作权共有权人之一,有独立使用该部分内容的权利;经本公司股东授权,本公司有权使用上述部分内容。